“麓”力向前在长沙实力诠释“当打之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麓”力向前,在长沙实力诠释“当打之年”
以湘江为界,当地人将长沙划分为河东与河西。曾有坊间传闻,“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在长沙人心中,河东是市区,河西是郊区。
直到长沙市政府迁址河西,给了这片开阔腹地“再造一个长沙”的底气。湘江一侧,沿着岳麓大道向西行,“长沙国家高新区欢迎您”的指示牌赫然屹立,双向八车道,道路两侧高楼林立,河西的成长速度肉眼可见。
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1988到2021,长沙高新区走过了辉煌的30多年。在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长沙高新区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4位,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第10位;在赛迪发布的“2021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长沙高新区位列榜单头部。
行至岳麓大道与尖山路交汇处,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以下简称“项目”)落地于此。作为中电光谷布局湖南的首个开发运营项目,自2017年12月摘牌以来,项目拔地而起,逐步构建起以信息安全为核心的网信产业生态,在长沙书写着中电光谷的“当打之年”。
早高峰的岳麓大道与尖山路,车流不息,十字路口人头窜动,程序员、工程师们又开始了新一天。
尖山路一侧,是已经运营10余年的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另一侧是长沙中电软件园(二期),又称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
一路之隔,两座园区成为高新区的软件与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高地,也成为区域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地。
时间拉回2008年12月,中国电子与湖南省政府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携手共建长沙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应运而生。经过10年的耕耘,为长沙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
多年来,中国电子与湖南省政府不断深化战略合作,中国电子持续助力湖南抢占中部地区“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制高点。随着一期项目逐渐饱和,二期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眉睫。2017年,长沙中电软件园二期导入中电光谷——中国电子战略控股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致力于打造产业地标4.0升级版。
▲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展示中心
“中电光谷是中国电子控股企业,有着十几年专业开发运营产业园的经验,又有武汉光谷软件园、青岛光谷软件园这样的代表项目,专业能力和品牌背书打动了高新区。”长沙公司副总经理吴俊说,“现在,我们也用实力证明了这一切。目前园区企业90多家,其中不乏万兴科技、中电兴发这样的上市公司。”
2019年岁末,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获批,湖南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省份。长沙高新区则是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的核心区域。
在政府、政策、CEC产业资源三大引擎驱动下,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因势导利,打造信息安全产业高地。2020年项目获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电分园)”,定位于“国家新型网络安全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入选2020年湖南省“5G+制造业”典型应用场景、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应用场景。
2021年9月,在2021世界计算大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主持中电(长沙)中电软件园二期扩大项目等7个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扩大区总投资6亿元,将以信息安全及军民两用为核心产业方向。
▲2021世界计算大会集中开工仪式环节
如今的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一边是扩大区建设的如火如荼,一边是先导区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行走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这座新兴园区砥砺奋进的澎湃之音。
“大的软件企业到长沙来发展,通常会首选长沙高新区,这里的产业基础和氛围好呀!”招商经理杨家璇有些自豪地说。
早在1997年,长沙就是全国四大蕞具发展潜力软件产业城市之一,长沙中电软件园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授予的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近几年,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以每年60%以上的高位增长,崛起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
2020年,长沙吹响“软件业再出发”集结号。而长沙高新区作为全省蕞大的软件产业聚集区,2020年共引进软件企业20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达8万人。长沙中电软件园经过10年的沉淀,聚集了中国长城、安克创新、亚信等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氛围,对企业而言,只用过个马路,就能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与交流。”
“看,这栋正在建设的大楼,就是‘万兴科技’,预计2022年3月交付。”研究策划部刘冰凌介绍说,“这栋楼临青山路,昭示性好,未来将成为他们国内区域第二总部。”
作为数字创意软件领域的专家,万兴科技从全国经济蕞活跃的深圳来到长沙,落户园区,是长沙高新区政府与长沙公司通力合作的结果。“企业首先要认可长沙这个城市,认可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才是园区”,招商经理盛超如是说,“园区的独栋产品和定制化建设非常好地满足了企业总部的形象要求和功能需求,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专业的运营服务是客户非常看中的,也是我们中电光谷的特色。”
对于落户长沙,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21年及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是万兴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非常期待借助长沙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让万兴的二次创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产业导入受政策影响较大,这片区域市、区两级利好政策叠加,政府连同我们这样的开发运营企业筑巢引凤,给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杨家璇强调说,“经过几年的接触,政府对我们中电光谷的品牌和实力都比较认可,双方对于产业发展形成了默契,各方面给予的支持也比较多。”
好的产品和服务造就了好口碑,也为项目招商打开了“以商招商”的通道。“草花互动是湖南本土的互联网龙头企业,也是高新区的后备上市企业。他们先后在园区买了3栋独栋,还推荐它的产业链企业玛雅文化也购买了一栋楼。”杨家璇说。
截至2021年11月底,园区已引入包括国内信息安全领域龙头企业北京天融信、数字政通、天维迅达、中国软件、万兴科技、湖南竞网在内的90余家企业,其中含上市公司8家,初步形成信息安全及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聚集。
2019年10月份,头部批物理空间交付投产前,园区就成立了产业服务中心,以便企业一入驻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每一家企业入驻之初,都会收到一本《产业服务手册》,其中涵盖了从基础企业服务到公共服务,从定制服务到生活服务等4大项18个类目的内容。之所以形成系统化的纸质手册,产业服务中心运营经理李文波解释道,“让客户头部时间知道我们有什么资源和服务,以便随时找到我们。”
而实际上,园区运营服务远不是参考手册按图索骥那么简单。正如李文波所说,“没有标准化的产业运营服务”。
针对入园企业,产业服务中心每月都会挨个上门走访,除了基础的通知宣告、满意度调查,更重要地是协调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等一揽子问题。
2021年9月长沙市电力供应紧张,园区如何协调企业有序用电成了摆在产业服务中心面前难题。李文波和运营服务团队头部时间拜访企业、商户,解释政策和原因,和企业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
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园区协助部分重点企业购置或租赁了发电机确保紧急情况下及时补位。由于服务工作做的细,跟企业的沟通比较及时,整体来讲,有序用电对园区企业的生产未造成大的影响。
产业服务不光是要做园区运营的“救火队”,更要成为企业安心落地的“定星盘”。目前园区已引入了茶颜悦色、长沙银行、全派时光阁、珊珊便利店等配套商服,完备了园区内配套服务,解决企业、企业员工生活圈所需,致力于打造打造兼具艺术外观、文化内涵、创意生态的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两层楼的全派时光阁窗明几净,大厅、包厢不同规格的排布能够满足企业团建、商务接待等多样化的需求。“光谷厅”“竞网厅”“草花厅”等以园区企业命名的包厢,于细节处彰显着服务于企业的初心。新签约的配套商服麦当劳也将于明年入驻园区D3栋。
让企业安心也让企业员工能安家,D1、D2栋的公寓楼正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并运用数字公寓系统,提供智能化服务。
不仅如此,长沙公司在项目开发之初,便系统规划了数字园区的建设。入驻企业及个人,可在园区通平台线上停车缴费、预定场地、查看物业水电、进行报事报修......产业服务中心则可以通过APP及时响应,程序流转一目了然,事事留痕。“数据形成支撑,为后续的运营和建设优化提供了依据。”李文波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期待。
目前项目的数字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明年,集数字展示中心、业务办理中心、运营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服务空间将建设落地。
“有梦想,放肆拼!”11月1日,长沙公司全体员工共贺四周年司庆。回顾四年,吴俊觉得每一位员工都是同行者和共创者,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以追光者的姿态奔跑,为产业赋能,为城市添彩。
除了常规的员工关怀,对每一个员工的重视,激发个体的创新活力是长沙公司组织建设的重头戏,为此公司采取专项小组制推进重点工作。如园区运营的数字化不直接归口产业服务中心,而在各部门抽调对数字化理解和接受度高的人组成专项小组。在运行机制上,专项小组平行于各部门,让非管理者担任专项小组的组长,组长直接对总办会。
在此方式下,专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员工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研究策划部的彭程也是该机制的受益者。作为提升园区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景观雕塑设计,是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硬朗”的产业园有了景观艺术的加入,园区多了份乐趣与艺术感,显得丰富多彩。学美术出身的他,承接了园区雕塑专项工作,作为组长,他也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挑战,需要与设计、工程、成本等多部门对接。
如今,看到人驻足雕塑拍照打卡,彭程体会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回想一路上的经历,彭程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面对问题,可以跟领导直接沟通,有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工作推进得快,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实景
吴俊坦言,“长沙公司不是一个发动机,除了主发动机带动以外,还有N个辅助的小发动机,必要的情况下同时启动。”
能够采取专项小组制,关键时刻拎得出人,与长沙公司严格的选人标准密不可分。吴俊说道,“除了专业技术能力,我们会更关注新入职员工的综合素质,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也许他目前专业能力还不够或者资历还不能完全匹配到这个岗位,但只要潜力大,学习能力很强,就够了。”
通过把好头部道人才关,在项目中锻炼和塑造人才,四年时间,长沙项目打造出了一支“敢拼敢闯能打胜仗”的“产业湘军”,在中电光谷跨区域协同的战略部署下,输送了一批实战人才支持异地项目。
今年4月,中电光谷在长沙经开区又落新子,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园区。麓谷跨星沙,作为长沙市“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两个五千亿级园区,中电光谷踩着时代的鼓点,成为助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责编 / 张灵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