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春!浏阳官桥奏响防疫春耕生产序曲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走在浏阳市官桥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农户手持铁锹挖坑、平整土地、施肥栽苗,不远处农业机械作业阵阵轰鸣,就这样,疫期春耕的热潮,热闹沉寂了一冬的土地。
“之前担心疫情会造成秧苗等农资紧张,多亏了政府协调配送,今年早稻集中育秧前期工作比往年结束早,下周就开始育秧。”官桥镇集镇村付氏农机合作社流转有1000亩土地种植优质早稻,社长付博文介绍着自己的春耕计划。
菜农抓紧移栽小苗,保障夏季生产。
早在疫情初期,官桥镇开足马力加大春耕物资储备,对内设立农资代购登记点,引导农户电话、网上申报春耕农资需求,由村级统一汇总上报;镇党员干部充当“代购员”,负责衔接货源,采购、调运;村网格联络员统一配送秧苗、良种、化肥等春耕生产物资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生产者就近足量采购。对外,深入开展“湘剑”护农暨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坑农违法事件;主动对接农业合作社,了解信贷需求,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户备战防疫春耕备下“定心丸”。
截至目前,官桥镇协助种粮大户、合作社法人申请农业信贷400万元,储备(含已供应)杂交稻种子2.9万公斤、化肥1.5万余吨,各种农资库存充足,可完全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价格变化不大,与去年基本一样。现在农户陆续来选购,买种子、肥料、农膜的居多。”官桥镇涧江河村农资销售点销售员付志刚说。
此时正值烟叶育苗蕞佳时期,“前几天的大风预警信息真及时,提前加固了育苗棚,避免了损失。”一江村烟叶育苗大户帅海春用微信向镇农技人员表示感谢。
蔬菜大棚内,官桥镇青年党员分散忙农活,为茄子苗整枝。
受疫情影响,官桥镇转变工作方式,一方面组织“农专家”下村入户手把手指导春管,同时推广在线农技服务团,设置农技服务热线,利用广播、微信等媒介,远程开展防疫春耕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新型主体,为周边农户提供耕地翻耕、育插秧等机械化代耕代播代插服务,减少人员聚集,提高春耕效率。
18亩茄子、辣椒秧苗急需整枝,五号白菜等速生菜长势喜人,亟待采摘投入市场,但眼下劳动力缺乏,却成了涧江河村合力蔬菜合作社社长李孟其的忧心事。
2月28日上午,在合力蔬菜合作社的一片农田里,迎来一派热闹场面,官桥镇青年志愿者散布在各个大棚,整枝秧苗、采摘速生菜……
既激发内生动力,又借力出力。官桥镇通过党员干部下沉、片区联户帮扶等方式,着力解决种养殖户用工紧缺问题,做好早春蔬菜育苗、移栽等春管工作,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开展。
3月8日,官桥镇八角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戴着口罩忙着浇筑渠道,不远处,一台挖机正加紧平整土地。“现在已完成工程量的80%。”现场负责人刘军明介绍。
全面复工后,官桥镇八角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迅速推进。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官桥镇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协助上级分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复工,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协助企业做好复工报备审核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主体责任。针对今年春节后降水普遍偏多、气温持续回升的情况,该镇积极组织各村开展春检设施、疏通渠道等工作,保证春灌。
目前,官桥镇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复工率80%,修缮各类水利工程12处,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为稳粮食增长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春销不难 创新探索销售“无接触”
疫情防控胶着对垒之际,城区群众想要外出吃上一口正宗的农村土特产似乎成为一种奢求。而一款“乡野村鲜”的电商APP,活跃了起来,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送货,官桥不少当地农产品直接从乡下“端”到了城区居民的餐桌上。
疫情以来,官桥镇探索打造“乡野村鲜”电商APP,集中销售农户农特产品,浏阳城区家庭当日网上下单,镇“新青农”联盟次日采摘、备货,送货上门,日吸引近百人“消费”,官桥“蕞土味”“蕞鲜味”通过“无接触”配送源源不断送到城里人家。此外,重点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给基地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通道”,做到快送快检;为春耕物资运输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办理“绿色”通行证,让本地200余吨农产品及时畅销湖南各地,保障疫期“菜篮子”和农户“钱袋子”。
“有政府的鼎力支持,心里总算轻松了一些。”销量不错的刘在平长舒一口气,直言“疫情冰冷,心里却很热乎”。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