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地合网-浏阳土地网土地流转地块出租转让农村土地租赁承包网络平台
浏阳市为中国湖南省下辖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沙市东部,毗邻江西省,由长沙地级市代管。浏阳市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10年其综合竞争力位居湖南省各县(市)的第2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65位,浏阳也是湖南省第6大、全国第51大肉类生产大县市,2010年GDP总量556.77亿元(合82.25亿美元),居湖南县市第2位。地缘上,浏阳市东部依次与江西省上栗县、宜春袁州区、铜鼓县和万载县接壤,北部与平江县相邻,西部与长沙县交界,南部与株洲荷塘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相连。全市总面积5,007.7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407,104人(2010年末),常住人口1,278,928人(2010年人口普查);下辖4街道、27个镇和6乡,共计318个行政村和83社区(2009年末)。政府驻关口街道。
浏阳的行政区划,历代不一,变化亦大,元代以前尚无史可考。据明嘉靖《浏阳县志》载,自明代开始,浏阳县下设乡里制,辖四乡,洪武初编户75里3坊,嘉靖时并为48里2坊。清代县下改为都甲,全县计63都、500甲;清咸丰3年(1853年)设团防,全县划为21大团,294小团。
民国初年袭用团防制,民国22年(1933年)改设乡保,全县40乡(镇),下设416保、6479甲。其间在头部次国共内战时期的1930年至1932年,浏阳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县、区和乡苏维埃政权。1949年7月全境建立新政权后,仍用旧乡保,设东南西北四大办事处。1950年9月,废乡保,设11区1镇,下属152乡,再下设289村。1956年撤区并乡,县辖64乡3镇,下属1549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月裁撤3乡2镇,下属117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216个生产队;冬撤乡建政社合一之人民公社17个,下设211个大队,3060个生产队。1961年3月调整社队规模,全县下辖61公社,1075个大队,12904个生产队。1980年,全县11区2镇(城关镇与永和镇)、下设65个公社、986大队和9972个生产队。1983年2月撤销“公社”恢复乡村制度,全县下辖建13区(含2区级镇)、65乡和922村。1990年,浏阳市辖11县辖区,62乡5镇(其中包括城关镇和永和镇2区级镇),1006村和13社区(居民委员会),13073村民组和77居民组,11个县辖区分别为城郊区、北盛区、大围山区、大瑶区、古港区、官渡区、沙市区、社港区、文家市区、张坊区和镇头区,2区级镇为城关镇和永和镇。1995年撤区并乡后调整为36个乡镇和4个街道;2005年赤马、山田和白沙3乡镇撤销,全市下辖33个乡镇和4个街道。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到2009年,全市下辖下辖33个乡镇和4个街道,83个社区和318个行政村。
浏阳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浏阳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7°51′—28°34′,东经113°10′—114°15′,东西宽105.8公里,南北长80.9公里;辖域总面积5,007.75平方公里。浏阳地处幕阜─罗霄山脉北段连云山及九岭山之间的山丘盆谷区,地势四面环山,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53%,丘陵占25%,岗地平原占21%,水面占1%。地形上东北高、西南低,山地、丘陵、盆地交错、河流纵横。浏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7.3℃,年降水量1562毫米。境内106国道和319国道过境,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可常年通航。辖境北与平江县接壤,东与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袁州区和上栗交界,南与醴陵、株洲县和株洲荷塘区毗邻,西与长沙县为邻,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与江西交汇地带,距长沙主城区约50公里。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浏阳市常住人口1,278,928人,年末登记的户籍总人口为1,407,104人,向外输出人口近13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1,252,238人,非农业人口154,86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全市有30万以上的客家人,其祖先系由广东省梅州迁入。
传统上,浏阳有三大方言区,即江西方言区、长沙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江西方言区主要分布于浏阳城区、北乡、东乡、南乡一带,属于赣语宜浏方言,为分布蕞广的语言,也是浏阳辖域内主要交际语言,即所谓“浏阳话”。长沙方言区主要分布在浏阳西乡的普迹、镇头、柏加、官桥、葛家、洞阳和枨冲及北乡的北盛、永安,这一带属于长沙方言,但与长沙城区方言略有不同,被称为“西乡话”,浏阳西乡话与长沙县话比较接近。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于地处“东乡”山区的大围山地区,包括大围山镇、小河、张坊、官渡、七宝山、中和等乡镇,被本地人称为“客姓话”或“东乡话”,与广东梅州的客家话几乎同出一撤。
浏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烤烟、药材、蔬菜种植、油茶和花卉栽培;已探明和开采自然资源主要有有海泡石、菊花石、煤炭和磷矿。工业主要包括花炮、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花炮进入国际市场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光绪年间已销往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传统名牌和支柱产业,“浏阳花炮”已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浏阳辖区内生产总值556.77亿元(82.25亿美元),其中头部产业增加值51.69亿元(7.64亿美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9.05亿元(55.99亿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03亿元(18.62亿美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06亿元(11.83亿美元),农业除粮食生产外,烤烟年产量达到13,167万吨。全市工业总产值902.89亿元(133.38亿美元),产值过亿元企业89家。花炮产业销售总额124.3亿元(18.4亿美元),花炮产业税收9.7亿元;生物医药园工业总产值170.82亿元(25.23亿美元)。自营出口额3.9亿美元,财政总收入33.24亿元,其中花炮税收占29%。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7元(1,588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8元(3,140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