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2020年第41号(总第197号)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至2019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长沙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11月20日,对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望城经开区”)2018年至2019年经营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望城经开区成立于2000年,2014年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内设办公室等5个部门和1个工会组织,下设政务服务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和望城经开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2020年10月末,管委会实有在编人员77人、雇员12人、聘用人员72人,共计161人(不含集团公司49人)。
望城经开区规划总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核准面积6.333平方公里。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望城经开区供应土地5431.83亩,其中:工业(物流仓储)用地3079.09亩、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920.41亩、公共设施等其他用地1432.33亩。
2017年7月至2019年底,望城经开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18个,其中:供地项目41个(涉及宗地48宗),包括:房地产项目6个、商业服务业项目5个、工业仓储项目30个。上述引进的30个工业仓储项目中已建成投入使用项目7个,未建、在建项目23个。
望城经开区“两主一特”的产业分别为“食品医药产业”、“新材料精深加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智能终端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年来三大主导产业一直占据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支柱地位明显。
2017年至2019年,管委会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2.53亿元、28.40亿元和16.88亿元。2017年至2019年,管委会行政运转支出分别为0.36亿元、0.71亿元和1.15亿元,对园区企业的产业扶持支出分别为0.50亿元、1.30亿元和2.29亿元。
2017年至2020年9月,望城经开区下属公司为建设主体实施的工程项目(含施工、监理、设计等服务合同)950个,合同金额66.99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望城经开区已初步形成食品医药、先进制造行业以及智能终端产业三大集群,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园区已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国家绿色园区四个国字号平台。近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企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但通过本次审计调查发现,仍存在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程序不合规等方面的问题。
(一)园区经营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情况
一是园区收支缺口明显,短期内偿债压力大。
二是十三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难以完成。
2.环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部分项目未完成。
1.违法占地建设,土地管理不到位。
3.非净地出让土地导致赔付企业82.30万元。
1.超进度支付工程款。2017年至2019年,望城经开区有13个工程项目在未办理结算的情况下超进度支付5206.63万元。
3.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程序不合规。一是先施工后签合同。二是部分已竣工项目未及时办理结算。三是部分项目应收未收工程项目履约保证金。
(五)招商引资和产业规划发展情况
1.未严格履行招商协议或相关规定。一是对未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的个别企业进行扶持。二是未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兑现补贴,703.73万元国有资金存在损失风险。三是提前兑现产业扶持资金,涉及金额3838万元。四是超额兑现企业扶持资金30.67万元。五是未按协议追回产业扶持资金5279万元。
3.招商合同签订不严谨。管委会在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时,未充分考虑项目终止后应追回兑现的优惠补贴资金。
(六)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
1.未严格执行协议致使多支付违约金387.94万元。
2.应收未收租金(押金)448.14万元。
(七)园区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及内部控制情况
1.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2.管委会下属公司未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政企未分离。
对上述问题,长沙市审计局已出具了审计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望城经开区管委会按审计机关的要求认线月,问题正在整改当中,长沙市审计局将跟踪后续整改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