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科创产业头尾“一公里”岳麓山大科城做出这些动作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洪虹)2月22日,长沙雨雪纷飞,湘江畔的岳麓山下,扑面而来的却是抓项目、强科创、兴产业的春之朝气。当天,以“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 落实‘强省会’战略”为主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举行了一场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大科城不仅发布了今年重点推进的“五个十”项目,与省、市多个园区开启“飞地”共建,多个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户,作为长沙市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之一的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也正式在大科城中建智慧谷开工。
随着“五个十”项目的发布和一系列合作的达成,聚光灯下的大科城正式拉开“项目建设年”序幕。这也意味着,从基础研究“蕞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蕞后一公里”,大科城正加速这一链条的有机衔接,真正打通科技创新产学研的创新链、价值链。
今年的全市“新春头部会”上,市委再次强调,打造“三个高地”、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抓项目、兴产业。为此,大科城今年全面开启“项目建设年”活动,通过“五个十”项目,提升大科城科技创新输出能力和承载能级,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高峰。
记者了解到,这“五个十”项目将围绕基础支撑、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科创服务、创新平台5个类别,涵盖了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疗、轨道交通等多个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比如基础支撑类项目中的超算(长沙)中心改造升级,超算中心、湖南大学、国防科大为实施主体,是优化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打造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的重大基础项目。
今天开工的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就是大科城今年的创新平台类重点项目。该项目将结合长株潭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大科城的优越环境,发挥湖南大学在半导体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独特优势,搭建完备的公共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预计年内孵化或落地1-2个功率半导体企业,助力长沙市的“半导体材料-器件-芯片-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千亿级的跨越式发展。
签约环节,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核工业智能装备中试基地、新型环境健康智能传感器中试研发基地、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多个中试基地的落户引起记者注意。
何为中试基地?为什么要推进中试基地建设?
中试基地一般是指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分为专业中试配套基地和综合性中试配套基地两大类。“一项技术从前端实验室走向后端产业化,中试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加速环节。”大科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予武认为,缺乏公共中试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产业化率低下的重要瓶颈之一,大科城必须突破这一瓶颈,逐步构建社会资源整合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助推成果转化。
“我们实验室里培育了一批水产良种,这批良种如何安全、有效地进入市场,来到消费者身边,中试基地就扮演了重要角色。”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所长覃钦博介绍,此次签约的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将有利于加快良种成果的推广,显著提升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异地共建,“飞地园区”赋能全省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1年大科城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平台2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25亿元,新增科技成果转化663件,引导各类投融资20亿元以上——毫无疑问,大科城已成为全省科创的重要策源地。
策源地做前端输出,后端产业化如何推进?
一个重大的布局是,今年起,大科城将走出岳麓山,与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金霞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临澧高新区6个重点产业园区全面开启“飞地科创园区”共建合作,以更大格局赋能全省、全市园区和科创产业的更大发展。
比如与宁乡高新区的合作中,双方明确将通过聚焦一条产业链,成立一个团队,打造一个研究院,建设一个基地,出台一个政策的“五个一”,推动双方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补贴机制方面,对于大科城引荐并推动成功落地宁乡高新区的项目,企业项目建成并投产后,根据合作期内该项目的税收贡献,宁乡高新区将一次性给予大科城不同额度的项目孵化培育补贴。
“这次签约是一次强强联合,既能发挥大科城在科创源头这方面的纽带作用,又能发挥我们园区在相关产业孵化上的优势,以及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上的自身优势。”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快大科城的科技成果在园区的快速转化,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