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土地流转“转”出致富路
↑宁乡关山村门前绿水,背靠青山,一排排整齐排列、充满特色的乡村民居,让许多城里人趋之若鹜。瞧:村里培养出的大学生,如今回到村里办起了特色农庄。 ↓望城光明村金洲大道边农家乐遍地开花,从城里来的游客如织。 均为余志雄摄
周末、节假日的关山村和光明村,成群的游客结伴而行,甚是热闹。欣赏着白墙黛瓦、别具特色的民居,品尝着一串串馥郁芳香的紫红葡萄,悠闲地在湖边垂钓,村民脸上总是带着满意的笑容。是什么让这两个村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访关山村和光明村后发现,几年来土地流转的有益探索让两村彻底摆脱“穷乡僻壤”的面貌,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高速通道。
2008年8月,横贯光明村的“大河西先导区头部路”金洲大道全线通车。这对于一个位置偏僻、长期闭塞的乡村来说,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由此,光明村开始了蝶变之路。
2008年全省头部家土地专业合作社——望城县光明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在光明村成立。“刚开始,确实有不少村民都有想法有情绪,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长阙建湘在谈到如何动员村民们入社时说,“我们就一遍遍地向村民们宣传我们的保底承诺。只要入社,稻田每年每亩的保底价是700斤稻谷,再加上国家补助的100多元钱,光一亩田村民就能获得800多元钱的纯收入。”
记者了解到,在实行土地流转之前,村民们种植水稻的收入每亩仅200~300元。许多村民在了解保底政策带来的切实利益后,都踊跃加入了合作社。持续的带动效应也令原本坚持己见的村民心生动摇。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有31个组共计72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了合作社。
目前,光明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已有入股土地8500多亩。那么这些流转进来的土地又是怎样经营的呢?阙建湘告诉记者,“要投资商跟每个村民打交道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我们土地合作社就充当起‘代理人’的角色。”记者了解到,现在光明村已经引进了14个投资项目,租赁出去的土地大多作为小水果(草莓、提子等)的种植基地、苗圃或者观光休闲用地。对于收入,阙建湘向记者介绍,“现在流转出去土地的均价在每亩1200元左右,高的能达到1450元,且每年逐步递增50元。”
引进项目后,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多家工程队和劳务公司开展工程劳务服务,解决了不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展态势良好的“农家乐”更是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一族回到家乡发展。“光明里”农家乐的负责人曾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身为80后的她2004年起就到长沙火车站打工,月工资不足千元。2009年4月,在回到光明村两年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农家乐事业。“现在我们一家人的年收入有二十几万元。”她感慨,“村里发展了,致富机会多了,外出打工的人已经变少了。”{Npage}
2009年9月,宁乡县关山土地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土地合作社的成立,土地流转的大力开展,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民们单一种植水稻、收入低迷的状况。
关山土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霞光告诉记者,“过去,大多数村民田里只种水稻,每亩的产值大概800块钱,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2400元。通过土地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后,关山村的农业不再是“小打小闹”。合作社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进行集中有序流转,着力构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体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1000亩生态葡萄基地、1000亩生态休闲茶园、1000亩四季水果采摘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500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相继建成。
向霞光解释,“以前,资金短缺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后,招商引资带来了足够多的资本,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起来。”记者了解到,除个别果蔬需要人工采摘外,关山村的种植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平耕机、挖机等已经成为了农田的“标配”。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每年都会给村民上30堂农技培训课。
规模化、机械化和新潮的种植技艺让“低效田”摇身一变,变成了“高效田”。如今,关山村土地每亩年产值达到了26000元,跟原来相比翻了20倍不止。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达到了年人均15400元。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也使关山村的年轻一代受益不少。关山村村委出台的鼓励政策:村民中凡考上大学本科的,一次性补助3000元;硕士研究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博士研究生,一次性补助20000元。除此之外还有多项教育补助政策。由于村里给予大部分的补贴,600多户村民每年只需交纳100元就可以享受全方位的社保。而36户低保户,村里则为他们免费保了社保。
在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千家万户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何对接千家万户,一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中的一大难题。2008年,市农经局采取农民“抱团闯市场”的方式,组织土地专业合作社与涉农加工企业对接,一次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5万亩,为农民找到了市场,为企业降低了谈判成本,实现承包农户与涉农企业“双赢”。许多农民对此高兴地说:“包地不种田,有股还有田,收租又分钱(红)”。
长沙市农经局负责人说,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有三大利好:一是农户变土地承包权为股权,变承包土地资源为资本,既能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能确保农民长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合作社集中农户承包土地,进行出租经营或统一经营,既能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减少市场风险,又能提高市场发展的谈判地位;三是以村组为单元设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解决有限期承包与长期不变的制度衔接问题,又可以满足受让土地企业和个人相对稳定较长时间流转土地的要求,确保受让土地经营者的投资效益。
土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长沙农村的一张特色名片,且大有燎原之势。去年,岳麓区莲花镇飞马土地专业合作社和望城县金峙土地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挂牌,分别与湖南天泉草业公司和湖南和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龙聚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交易。农民抱团入市流转土地还吸纳了大量的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发展。长沙县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庄,目前接受合同投资近70亿元,实际项目建设总投入已超过10亿元。
记者从长沙市农经局了解到, 近几年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80.31万亩,比2008年增加108.31万亩,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21.8%。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04.2万亩,比2008年增加37.2万亩;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合作社2690家,其中土地专业合作社210家,流转土地面积达22.35万亩。
松溪:田间“亿万资产”的盘活“秘籍”
安义县长均乡:推动土地流转 盘活村集体经济
“地企合作”打造土地全流程托管模式,收益保底、农民安心
新疆焉耆:土地流转“转”出富民兴村“新天地”
农发行鹰潭市余江区支行投放0.7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
鹿寨县鹿寨镇思洛村完成821亩土地流转项目
灌云县南岗镇:土地流转 “转”出富民兴村新天地
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头雁领航促振兴 土地流转“巧生金”
卫辉市唐庄镇十里沟还未开发的荒沟 ...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