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创空间——长沙麓山创新产业园”研讨会成功举办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新时代科创空间——长沙麓山创新产业园”研讨会成功举办
1月11日,“新时代科创空间——长沙麓山创新产业园”研讨会在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举办。国内知名建筑家刘家琨、董功、柳亦春、张斌、李虎、刘宇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陈婷婷,集团总裁黄立平,副总裁尹碧涛、李明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等出席会议,就麓山创新产业园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研讨。
上午,麓山创新产业园副总经理黄科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随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李禾从背景研究及总体定位、规划方案和分地块导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概念规划方案。麓山创新产业园将吸引科技企业的总部、区域型总部以及区域研发中心入驻,采用集中开发+定制开发的双模式,围绕科创企业的深层诉求进行空间布局,建设成为自然、人文、生态和谐发展的公园型科创园区、城市活力新地标,助力岳麓山大科城成为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未来产城融合先行区。
下午,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将麓山创新产业园打造成为具备先进性与创新性的新时代科创空间进行交流,并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建议。
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认为,麓山创新产业园的规划要打破科创园区的刻板印象,让在这里办公的人能感受到更多的城市感、公共感。街区的尺度在规划上很关键,希望通过规划设计让建筑更加具有层次感,达到促进交流的作用。
北京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董功认为,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既需要考虑城市性,让其更具交流感和公共感,也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利用好项目山水环绕的生态优势,提高办公生活的质量。在设计机制上,可以考虑在不同地块延续一些共同的策略,实现“不同之和”。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院长袁昕表示,区块规划不仅是从园区整体形象出发,也要充分考虑未来的科创企业特色及园区运维需求等因素。接下来,希望进一步整合大家的想法完善空间规划,更好支撑和协调后续的建筑设计。
上海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柳亦春表示,将园区打造成为成熟的城市街区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个街区有很多特性,首要的是有活力的,这意味着它要具备一定的混合性和开放性。空间业态的混合,共享是关键。比如,可以考虑通过一些小尺度空间激发人的行为互动,化限制因素为有利条件,串联起更大尺度的园区活力。
上海致正建筑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斌表示,要让“园区+”和“公园+”形成双引擎,互相促进。从这个角度看,要去充分挖掘场地的自然条件和特性。尊重场地和生态,会自然带出一种文化特性。通过设计放大园区与场地的联系,是园区将来形成某种独特特性的重要来源。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李虎从项目建筑设计所需具备的社区特性、运营模式、产业特征、土地开发模式、经济性与创新性的作用关系、规划调整的可能性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刘宇扬建筑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宇扬从参与的嘉定国际汽车城、张江集电港等项目出发,阐述了在规划、建筑、景观等维度的不同设计手法对园区特质的影响,并通过麓湖、阿那亚等社区运营案例,提出社群元素可以作为区别于个性化、定制化的用户思维体现,运用于园区运营中。
陈婷婷建议,将人工智能、智慧园区体系融入到项目规划建设当中,在设计阶段让更多的相关主体参与到交流研讨,包括运营商、业主甚至周边街区的群众,大家群策群力形成规划设计手册指导设计,突破公众对科创园的固有印象,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社区活力空间,提升长沙城市软实力的空间。
鲁虹表示,合美术馆将做好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追踪,力争在项目建成的同时打造一场以科创空间为主题的建筑展。此外,希望发挥艺术赋能作用,让更多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参与到科创空间的打造,提升城市的艺术气质。
李明辉从市场化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头部,服务于科创企业的园区建筑要彰显科技感;第二,园区配套功能规划要具备生长性和包容性,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第三,定制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当地消费者的心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黄立平表示,中电光谷在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一直坚持四个原则:头部是开放,园区要成为有一定艺术气质的公共空间;第二,保持建筑的多样性,一个园区内的不同企业都能找到符合自身独特追求的建筑空间;第三,体现经济性,处理好多样性与建设成本的关系。第四,尊重自然,坚持绿色低碳设计。
黄立平指出,在一些城市,前期建设的盲目性导致办公楼宇空置严重,而适合新兴战略性企业的有效供应相对缺乏,特别是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科创企业群体,只有以更为精准、更高质量的园区建设去适应目标科创企业需求,才能有效应对风险。麓山创新产业园的目标客户包括三类:在地生长的科技企业总部,总部在外地研发在长沙的区域性研发中心,以及城市新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必须理解和把握好这些科创企业的需求,以针对性的供应模式、更高效率的开放格局和定制方式,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要把握三个要点:考虑通用功能,避免专用功能;打造可持续建筑;呈现丰富、协调的建筑语言和建筑形态。特别期待在各位建筑家的智慧、经验和高效率的协作下,麓山创新产业园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引爆区。
参会的还有集团规划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高博、长沙公司副总经理杨琳、集团宣传部部长仇海波等。
责编 / 张秋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