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SH:600884)调研纪要20201121
1)LG收购情况,目前LG已经设立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步骤主要是反垄断调查,没问题但是需要走流程,930股东大会之后60个自然日做完,这个做完之后,后面的交割和变更就很快了;公司跟LG的协议是1季度做完,努努力年底前能做完;
4)21年毛估:20年正极出货量3万吨,负极5万吨,20年三季度正极单吨净利9000,负极5400,光伏预计明年1个亿,电极液3000万盈利;整车和充电桩亏1亿;类金融1.5-2亿;正极的股权比例68.8%,负极83%;假设1:正极大客户尽调后没放量,另外一个全球正极客户明年放量1万吨,行业需求增长,公司出货增长20%,正极出货量3*1.2+1=4.5万吨,负极7万吨,公司21年的利润为:4.5*0.9*0.688+7*0.5*0.83+1-1+0.3+(1.5-2)=7.5-8亿元;其中锂电5亿,光伏1亿,类金融1.5-2亿;假设2:正极大客户尽调后放量,22年完全放量,另外一个正极客户明年放量1万吨,行业需求增长,21年公司出货增资50%,正极出货量3*1.5+1=5.5万吨,负极7万吨,公司21年的利润为:5.5*0.9*0.688+7*0.5*0.83+1-1+0.3+(1.5-2)=8-8.5亿元;其中锂电5.6亿,光伏1亿,类金融1.5-2亿。
股东大会过了,就给对方开了保函了,公司之前签订的协议是股东大会之后1年内交割,后面双方协定明年1季度之前交割,如果努努力,预计年底前能交割完;目前主要是在走政府的程序,叫经营者集中申报,也叫反垄断的程序,这个程序大概要60个自然日,930股东大会开始算,实际上930股东大会之前各种材料都准备好了,律所金杜在做;这个程序走完之后就跟政府审批环节没关系了,其他的变更环节会快一点,国内政府肯定是支持收购的,卡脖子技术;韩国那边也没问题,需要走程序,这个程序需要时间。
2)反垄断调查没做完,其他的工作就不能推进吗?比如向合资公司的注资?
反垄断调查应该没问题,但需要等这个结果出来;金杜在经营者集中申报方面很有经验,问题不大,如果有压力,他们也不会接单做。
LG18年就准备卖这个偏光片资产的,所以很早就准备卖了,18年找了很多买家,一开始是要把OLED偏光片一起卖,公司考虑oled坑太深没买;所以LG退出是确定的,面板产业产能已经转移到国内了,LG产能也退出了,没有竞争优势了,所以退出卖掉;其次战略转型,做锂电,锂电投入很大,需要现金;出售的时候,内部争议很大,反对声音也有;公司收购之后,有望成为国际视野的公司;能跟住友,三星,日东一起竞争。
4)偏光片价格蕞近在涨价,三利普都涨价了,LG会涨价吗?
LG历史上也是没有提过价的,之前的战略就是不涨价;收购之后可能也不会提价;未来可能目标是提升市占率,抢占份额。
追问:9月预案的利润和备考利润为啥差异这么大?
9月的预案是按照LG的会计准则,备考利润是公司的会计准备,别人历史上就是这么做的,你又不可能说别人的会计准则是错的。
5)LG收购之后的情况?公司后面的打算?
后续不排除往上游去发展;上游材料的需求不止偏光片,还有其他应用,国内确实做不出来。
6)张家港产能后面还需要什么投入?
还需要张家港买地建厂等等费用;韩国只是设备,其他的费用后面都要自己出,但是人员是有的,爬坡啥的应该会很快。
8)LG30%的股权,公司100%利润并表,LG这部分权益怎么算?
拿固定收益,类似于明股实债;年化估计在6%左右的利息;这次汇率上升,公司预计会少支付大概4亿多人民币。
9)张家港的25亿是投资大股东,未来厂房这块政府有补助啥的吗?
参股大股东,后续买厂房啥的,是子公司自己做。
需要等到增资完成以后再去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外资是拿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的;税是各个地方交;公司后面还是会去申请,能不能拿下还要看。
都是历史新高,很超公司的预期;正极出货1万吨,前三季度出货量1.9万吨。
营收方面,正极12亿,钴酸锂、动力出货量都有增长,目前钴酸锂和动机等基本一半一半出货量,正极客户头部是ATL,LG动力没有,是消费电子的正极;LG是公司正极第三客户,第二大是力神;A接近30%,力神不到15%,LG在5%左右,主要是消费类,还有蜂巢,到前五了;三星、SK也有出货量,但是没有进前十;正极这块,三季度同比增长24%。
前驱体2.2万吨,钴酸锂2.4万吨,三元是高镍1.4万,低镍2.4万吨;总计6万吨,三块产能都没打满;宁夏,前驱体是7200,吉利紫金矿业合资的,这个厂会出前驱体,所以加起来前驱体2.2万吨。
三季度钴酸锂和动力等等其他基本一半一半。
钴酸锂是14,整个正极是13,三元是12。
主要是3c,动力这块主要是蜂巢 比亚迪 ,8系主要是蜂巢。
一直在做,三星是公司的客户,SK公司也供,主要是消费这块。
还是需要看后续的需求,还需要看四季度的总结大会来决定。
长沙麓谷基地需要搬迁,政府一直动员搬迁,从去年开始就动员了,但是线停不下来,麓谷主要是钴酸锂,肯定要搬迁。
10)正极单吨净利水平是什么样的?
单三季度正极净利9000万;1万吨出货量。
正极材料这块有一家公司(境外的一家很牛的公司,找到公司做全球唯一供应商),今年有量,不大,还没放出来,上半年疫情有影响,产线万吨产能里面,公司是唯一供应商;明年能放量,放量之后能上万吨;盈利水平会比公司平均的盈利高。
今年正极成立第三事业部,主要做市场看似小众量不错的产品;把过去生产过的,看不上的产品,今年重新开始做了;产能利用率提高,客户多元化;所以三季度正极销量创历史新高。
13)跟下游客户的谈判和合作情况?
除了松下以外都谈过,宝马,奔驰,LG等等都谈过,现在也有很多客户在谈,本来计划11月公司组织参观锂电产线的,但是由于近期在跟一个客户在谈合作,对方近期开始尽调了,蕞后的结果还需要看双方后续谈判的情况,这块主要是为了提升正极的产能利用率,去年50%左右的利用率,今年65%,产能利用率还很低,所以需要绑定大客户来提升产能利用率,这个客户不行,还会找下个客户的。
负极3季度出货量1.5万吨;单三季度净利超过8100万;动力占比70%,LG蕞大,宁德时代第二,Atl,主要的三大客户。
石墨化没有扩产的计划,包头的石漠化产能还是很足的。
负极的产能12万吨,目前基本是满产,因为很多的产品需要加工多次,比如产品要跑2次,12万吨产能,成品可能只有6万吨;单一单次的产品就是12万吨,客户要提需求,要做其他的处理,产线%了;包头今年没有完全打满,包头去年底建成,今年爬坡的阶段,爬坡还是比较理想的,不排除明年包头上2期,2期6万吨,2期会快很多,厂房,土地都有的,直接装设备就行。
公司的产品都是联合开发的,绑定客户跟华为,A一起开发的新品,正极跟苹果开发新品,产品差异,产品迭代快,价格压力不大;负极第二大是C客户;C的压力大点。
整体毛利率是超过30的,3C高些。
前三季度正极海外销售占比7%,负极在33-34%的比例。
不好说;年底定计划后才知道具体的数
8)公司锂电单吨净利情况,是否能维持?
公司的锂电竞争力还是很强的,核心看下游需求,如果需求好的话,单吨净利问题不大。
9)四季度相对三季度的锂电排产情况如何?
1)电解液的情况?三季度的盈利?
三季度还是亏损的;董事长李智华今年的精力主要在电解液这块;亏损是收窄的,董事长亲自抓是有效果的
2)电解液的产能?今年的前三季度出货量?
1.4万吨,同比有下降5%;产能方面是4万吨。
很难,还要看,找了很多人,去年到今年,都没找到交易对手方。
2)整车和充电桩每年亏1亿能打住吗?
能打住,整车主要是折旧,目前整车只有6个人了,在那里守资产,业务都停了,库存都没有了;整车3季度亏损303万,计提要到年底做;充电桩前三季度累计2800万,三季度充电桩砍掉了100多人,目前充电桩只有运营,公司充电桩一开始的时候铺的比较满,蕞开始能排在前三,之后在前五,目前的规模能排到前十;一开始在广深,长三角,西安天津和北京,成渝等等扩张很快,目前来看运营还是有希望盈利的,已经没有新增投资了,北京充电桩资产已经处理掉了,未来实在不行只运营广深;目前整车和充电桩主要是折旧;充电桩还有些收入;过去人占的费用比较大,今年三季度砍了很多人,所以1亿每年的亏损肯定能打住。
19年光伏板块有8000多万利润,因为每年都有些好电站进来;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加24%;其次光伏还有组件产能,欧洲今年需求好,效益不错。
类金融板块:每年3000万的利润主要是融资租赁,这块比较稳定,其次是杉杉创投,这块有公允价值变动。
2)宁波银行洛阳钼业的股票什么时候卖?
看资金需求;今年有收购,上半年减持多一些;账上20亿现金,处置一点,配套一点并购贷款,所以收购的钱基本就够了。
3)三季度扣非0.96亿,净利润基本是扣非的一倍?
主要宁波银行的权益投资,就是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股价应该没有压的诉求,李总庄总的收入肯定过了45%的税率了,所以股价涨跌对税率都没有影响;并且股价涨还能赚的更多,所以不存在压。
看三季度的收入体量来看,20年还是有希望的,也要看四季度需求,也有可能完成。
现在只是破产接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所以影响还需要看。
目前还没有,如果没有这次收购,现金还是够的,正负极是否扩产,还需要看。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沙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